小土刀

一个满怀热爱的手艺人。无论是文字还是代码,我都想写点不一样的。

【旧山河】国·民·人

总觉得每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历史,总是不会错的。这里说的历史,并不是课本中的历史,课本中的历史很多时候唯一有价值的就是年份,至于为什么,恐怕一来是因为真正的历史太艰深,二来是因为真正的历史远不比“新闻联播”那样幸福。


可能是因为父亲的缘故,一直以来我对历史就特别感兴趣。毕竟打开书柜,那么多的历史书,总会有想要翻开的几本。而历史这个东西,盘根错节回环往复,真是容易进去了就出不来。

所以看历史,若非专业的研究人员,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看进去然后走出来。看进去指的是消化理解历史的内容,走出来指的是通过反思,去追寻那条看不见的规律线。刀尔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拥有反思的眼光,所以刘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所谓反思的眼光,就是从那种“见王朝而不见国,见国而不见民,见民而不见人”的忠奸观抽离出来,重新诠释中国历史中被颠倒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集体与个体的关系、道德与制度的关系

看书当如是,读史当如是。

史书看多了,往往会有无力感和悲哀涌上心头。之所以无力,是因为你会发现某个人想要改变历史车轮的方向,实在是太难了,我们喊着要改变世界,往往改变的只能是自己;之所以悲哀,是发现几千年来人类在人性上似乎并没有什么长进,我们所发明的一切,就好像不同季度的时装style,各不相同,但终究是穿在人身上的。

于是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从无力中找寻力量,从悲哀中寻找希望。

这本刀尔登的随笔集,大致把古代叫得上号的东西评了个遍,不得不说他看问题的角度是特别的,特别的原因就在于,一般人看到历史,往深想一层,他通常想两三层。

例如说儒家思想这几段,读起来颇有意思:

儒家形势上强盛,理论上却幼稚,把批判者也拖入低水平思考。加上缺少必要的思想工具,虽在现实中受着更大的刺激,这些思想者中间,也没有产生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这是可惜者二。

作为思想体系,儒家最让人想不通的,还不是对物理世界缺少兴趣,而是对生死问题没有自己的解释,或者附和风俗,或者是采自佛道。

对于弱者和羊群般的民众,这两段可谓切中要害:

自居为弱者的人,堕落最快。起初只是愤激不平,下一步就允许自己做各样的坏事,因为他觉得,反正自己是受了委屈的一方,做什么都情有可原。他自己纵容自己,便以为别人也同情他,而不知外界的舆论,和他那个小天地中的并不一样

反抗还需要个性,赴死只需一种态度;反抗还需要智力,而赴死是最愚昧的人也会做的。

关于秦朝,我们可能依旧停留在暴政和二世而亡的圈子中,可能也要“平反”了:

对秦始皇以及秦朝的政治,汉朝人斥之以“暴”—暴则暴矣,不过哪个王朝又不暴呢?在历史中,秦始皇的才略和武功,一直被赞颂;他的制度,一直被批评;他的焚书坑儒,一直被咒骂。我是“反秦派”,对秦朝的政治绝不喜欢;不过有时又想,如果秦朝的统治能够延续一两百年,在某些方面,说不定是好事。 秦朝成于集权,亡于集权。区别在于秦国小而天下大。古代的生活,现代人已不易想象。自有电报以来,此岸的消息传到彼岸,以分秒计,而在过去,至多不过是马匹的奔速。人的神经传导,快时可至每秒钟一百多米,想象一下这个速度如果降到每秒一厘米或更少,菜刀割到手指,等你察觉时,菜已下锅,炒得半熟,欲救手指而来不及矣。

如只从前景来看,秦不如六国,汉不如秦,后面的朝代,出入于五十步与百步之间,而都不如汉。秦始皇自己是不懂制度的,任用的谋主也谈不上有什么眼光。不过此类事情本不是能设计出来的,能设计出来的反是拙劣之物。

至于为什么我们的历史仿佛从秦汉就进入了死循环,下面是刀尔登的答案:

见王朝而不见国,见国而不见民,见民而不见人,此其所以翻遍坟典,拍破脑袋,也想不出出路者也。

我们正参与着历史,不免会当局者迷,我想如果多一些反思与琢磨,也许能超脱般跨越时代找到出路吧。

评论(1)
热度(12)

© 小土刀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