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刀

一个满怀热爱的手艺人。无论是文字还是代码,我都想写点不一样的。

把你的笔记用起来

一页页的阅读,一次次的记录,一本本的书籍,一个个的本子,一条条的新闻,一天天的忘记。这个春节,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调研构思设计一个真正能“用”起来的知识管理系统。终于,在假期的最后一天,可以把小小的成果跟大家分享。受《把你的英语用起来》的启发,我想这次,是时候把你的笔记用起来了。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先拿印象笔记/Evernote为例子,来看看现在常见的笔记应用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

1. 跨平台支持

2. 笔记本组、笔记本、相似笔记

3. 标签、地点、创建时间、更新时间、历史记录

4. 展示模式、附件、分享

5. 可以方便从网络、微信、邮件等地方导入

缺点

1. 编辑笔记要特定的软件(比如说就得用印象笔记或者接入印象笔记的服务)

2. 不方便备份(当然是同步在服务器上不怎么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如果网络不大好呢)

3. 编辑器太渣,格式不通用

4. 导出格式有限,比方说就不能方便地弄到kindle上

5. 笔记永远只是笔记,很容易成为收集狂却没有真正掌握知识

在网上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具,很多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却不大符合我心目中的要求,比如

  • LeaNote等 一系列在线笔记系统,支持 markdown 语法,可是离线不能用是硬伤

  • 静态网站生成器 可以把按照指定规则存放的文件渲染成易于访问的网站,但是这个规则不直观,一堆文件乱糟糟的不喜欢

  • 以 sphinx 为代表的文档系统,总体来说很靠谱,各种功能齐全,但是还是要按照非常不直观的方式存放,另外是用另一种标记语言来写,不喜欢

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只是一个笔记系统,可是笔记之外的广阔世界,就选择性忽略了。可是我是想把笔记联接起来的,既然没有现成的,那我就干脆自己做!


既然决定了要自己做自己用,那么首先就要确定,这个自制系统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是“用”,不用的笔记没有价值,对于“用”来说,就要以特定的“主题”来组织,主题就是笔记可能的用途,记笔记的目的就是支持这个主题,一切流程为了“用”“主题”服务。

一共有三个分区,不能多也不能少:

  • Inbox:收集零碎资讯,用关键词记下,放在Inbox下。称为关键词笔记。

  • Note:存放Inbox中经过整理的完整笔记。每一则笔记都有完整的时间、标题及脉络。称为参考笔记。

  • Knowledge:这是重点。将Note里面储存的笔记主题化。称为主题笔记。

这个流程是什么:收集 -> 整理 -> 完善 -> 应用

  • 收集:看到任何有意思的东西、产生任何灵感,记下来,放到 Inbox 里面。

  • 整理:将 Inbox 里面零碎的关键词整理成完整的笔记,加上标题和时间,放到 Note 里面

  • 完善:如果想到「这则笔记可以用在哪里」,就顺手在 Knowledge 里面新建一个主题(或打开已有的主题),放进去。

然后我们来对比一下自制系统和印象笔记的优缺点,括号内为印象笔记的特性:

1. 支持(跨平台支持)

2. 支持(笔记本组、笔记本、相似笔记)

3. 历史记录暂时不支持,其他支持(标签、地点、创建时间、更新时间、历史记录)

4. 支持(展示模式、附件、分享)

5. 网络上支持,微信上暂时不行(可以方便从网络、微信、邮件等地方导入)

6. 不需要特定软件(编辑笔记要特定的软件)

7. 会复制粘贴就会迁移和备份(不方便备份)

8. 支持 markdown 语法和 latex 数学公式,编辑器挑自己喜欢的就好(编辑器太渣,格式不通用)

9. 支持导出 epub html pdf(导出格式有限,比方说就不能方便地弄到kindle上)

10. 自动连接和扩展的笔记(笔记永远只是笔记,很容易成为收集狂却没有真正掌握知识)



当然还不止这些,我可是一个非常贪心的人:

  • 根据关键词自动抓取和聚合维基/新闻/微博的内容(多文本摘要)

  • 根据关键词推荐书籍(豆瓣 亚马逊 推荐系统)

  • 电子书主题提取(机器翻译词对齐 关键词自动提取提取)

  • 自动生成知识图谱(基于关键词和主题)

  • 不依赖数据库和网络(基于文件系统和文件,文件夹就是笔记本,直观明白)

  • 很方便和各种互联网服务集成,例如需要云同步的话有百度盘dropbox,需要版本控制历史记录有github

好了我大概只能帮到这里了,关键还是要用笔记,用的话,就要自己思考了!

请大家监督我把它做完!

评论(19)
热度(58)

© 小土刀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