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刀

一个满怀热爱的手艺人。无论是文字还是代码,我都想写点不一样的。

【如果这是宋史1】乱世出奇才

识时务者为俊杰,天下大势在心间,郭威柴荣赵匡胤,你唱罢来我登场。这是一段有些混乱的历史,像一场璀璨的流星雨,灿烂夺目,而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反倒不是赵匡胤,而是他的“老师”和“师兄”——郭威和柴荣。


《明朝那些事儿》就像一道咒语,开启了全民说史的时代。这本《如果这是宋史》就算得上是宋朝那些事儿,像说书人般娓娓道来,说人、说事、说史。

回顾这二十一年,这期间三个朝代彼此更替,五个皇帝你死我活,其中连契丹人都到他家门口到此一游,而赵匡胤居然毫发无伤,这太不容易了,称得上是个奇迹。更加重要的是,连同他的家人,也没有一个人在这些翻天覆地的剧变中死亡——连受伤致残的都没有。 这至关重要,不仅对赵匡胤本人,就是对后来的建国方式,乃至于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的形成,都有决定性的作用。

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就像刘知远的帝位绝不是凭空而落。赵匡胤之所以能成为宋太祖,而不是朱温,他创立的朝代文华风流、宁温和不酷厉,从他最初的坚持中,这些就都已经注定了。

但是要说赵匡胤,就要从郭威说起。郭威这个人,真厉害,“幼而勇猛,长而神明”,是一个真正文武兼资,两手都硬,没有明显缺陷的人。在这样一个人身边成长起来的赵匡胤,那真的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了。本来已经天生丽质难自弃魅力无限无人能挡的赵匡胤在遇到这样一位“老师”,只能说这真是上天选中的男人。

郭威是一代人杰,是一个极少有的既是皇帝又同时是一个人的罕见结合体。 深沉与机谋,坚忍和决断,这是他的特点。从他的遗嘱中也能看出一二:

我死后,尽速发丧,不必久留皇宫内院,孝不孝不在这上面。我的坟墓务必要俭素,所用人力,一定要雇用,不计远近,不许差役百姓。我的坟墓不用石柱,也不要石人石兽,你要用瓦做棺椁,用纸做我的丧衣,临入葬之前,当众揭开遍示百姓,切不可以人畜殉葬!你只需要在我的坟前立一座石碑,在上面刻写:“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

然后我们来说说郭威的儿子柴荣,噢不对,是养子,所以姓什么就不重要了。柴荣这个人有意思,跟着郭威混,没有两把刷子还真玩不转,重要的是,郭威这么逆天超神的一个人,你作为他的继承人,怎么能镇得住群臣?

而柴荣获得人心,只用了一仗。秘诀是什么,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干。

事实证明了,他还真能干!积极进取,刚强峻急,像一团烈火那样剧烈燃烧,从不给别人更不给自己留余地,炫烂强盛的生命就像彩虹或者流星那样划过了历史的天空,一时之间让所有的星宿,哪怕是巨大的恒星都为之失色,但是转瞬即逝,突然间就泯灭消散了,留下的只有叹息和追忆。

柴荣日理万机、戎马倥偬之际,还关心了文化事业。他请王朴主持修订了历法,制成《显德钦天历》,并且立即使用,取代了之前各国混乱不堪的历法;之后命群臣编订《大周刑统》,让人民有法可依,也让混账的贪官污吏们有点工作原则;并且极为难能可贵的是,柴荣还修编补齐了五代十一国期间散乱无章的历史,除了他的父亲郭威之外,他还把后梁末帝朱友贞、后唐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这样的边缘人物都修编了实录,基本做到了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还有,他下诏搜求散落在民间的各种珍贵典籍,建立了国家史馆,并组织当时的文士校勘唐朝陆德明所著的《经典释文》三十卷……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柴荣,就像是知道自己短暂的生命不容许他虚掷光阴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做事。

即使是一颗流星,也一样要照亮天际!哪怕只有一瞬,也是生命最耀眼的绽放!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他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

然后历史的车轮来到了赵匡胤面前,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所津津乐道。

这,也许就是宋史。


评论
热度(24)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小土刀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