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刀

一个满怀热爱的手艺人。无论是文字还是代码,我都想写点不一样的。

Deadline 与不插电

这是一篇很早就想写的文章,在回家的路上捋清了思路。想要说的是:焦虑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可能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让一切焕然一新。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焦虑,大部分人属于第一种:嘴上的焦虑。另一种属于生理上的『焦虑症』,不懂,所以不妄议,接下来提到的焦虑,都指的是『嘴上的焦虑』。

在 CMU 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这周有 X 个 Deadline,怎么办要死了』。我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潜台词就是说『但是老子还是顽强活下来了,是不是超级厉害』。所以常常能看到『嘴上焦虑症』患者平日里大把大把浪费时间然后熬几个夜感动一下自己,即使真的没做好也有个退路,『At least I try』。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去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效率反而是用时间的堆积来告诉自己已经很努力,也就比不做作业稍微好一点点。所谓作业,是让我们在一次次挑战中找到并看清自己,如果一直走的是堆时间而不是增效率的路,那这个学,不能说是白上,只能说『您辛苦了』。

Deadline 的逻辑,其实和贫穷很像,『贫穷』是经济的『稀缺』,而 Deadline 是时间的『稀缺』,它们带来的问题都是『判断力剥夺』。判断力实际上是一个很玄学的概念,比方说直觉或者是一念之间。但是生活中大部分情况需要的是理性分析判断,这里主要强调的也是这个方面。

拥有判断力是一个过程,漫长的过程。笨办法,自己一个个坑躺过去;稍微聪明一点的办法,找过来人取经;最有效率的办法,看书。可是,判断对错好坏其实是第二件事,第一件事是,拥有判断(不是想当然的那种判断)。怎么拥有判断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里就先不展开,姑且假设大家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

那么这个时候,『稀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判断力的决定因素了。因为贫穷,所以在判断的时候只去关注短期经济利益,即使每一步都不犯错,最多也只能落入局部最优。因为时间紧,所以在判断的时候,基本就没有了判断(基本就按照 Deadline 的时间顺序来了)。

乍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知识本身有其组织架构,也就是说不同的内容可能之间有路径依赖,那么如果只按照时间顺序来学习,肯定很多时候会因为知识储备不充分的缘故,在很简单的问题上浪费大量的时间。一来没有机会检验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来分不清轻重缓急,那时间管理注定是一场灾难。

但 Deadline 的用意绝非如此,反而更应该是一个帮助我们提高效率的工具。举个例子,拔掉笔记本的电源,也就是不插电,只给你一段有限的时间去完成工作,那么在开始之前,是不是会想办法去尽可能利用好这段时间呢?

在开动之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有目的;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有步骤;其实就是『谋定而后动』的题中之义。

所以当我看到插着电坐在桌子前却不知道在做什么的同学,往往都会想:如果把他们的电源拔掉,是不是就能让他们真正开始思考,究竟做什么,才能最有效率地完成手头上的任务。


评论(1)
热度(7)

© 小土刀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