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刀

一个满怀热爱的手艺人。无论是文字还是代码,我都想写点不一样的。

【林徽因的会客厅】民国的风骨

想要了解一个人,除了看她的文字之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去看看她身边的人。林徽因之所以成为了林徽因,不仅仅是因为她自己,更是因为梁思成、徐志摩、沈从文、萧乾...从他们身上你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心气与风骨,放到任何一个时代将会熠熠生辉。我们现在就缺这样的光芒。


关于这本书,大家可就不要太当真,里面大部分内容都是虚构的,更多是迎合现在的阅读风气,可是我们依然能够从中一窥那些年的林徽因。

很多人都爱她青春时娇美的模样,而我更喜欢她历尽沧桑的容颜。在韶光流逝得所剩无几时,她刚烈执拗的坚守,似乎更突显了她的绝世容光。

她一直都是冷静的、超脱的,期待并欣喜于生活中点滴可爱的细节,于苦难中发掘一些苦中作乐的情致。 她曾经说:“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是人们美丽的想象。”林徽因的“式样”,是美丽的,却不是薄弱的;是多变的,却有恒久坚持的原则。

提到林徽因,有三个男人是不能错过的:金岳霖、徐志摩与梁思成。我们先来看看金岳霖:

他用了一生的时间,耗尽毕生的忠诚与耐心,让自己成了这个客厅里最自然、最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种纯然的坚持,无关企图与争夺。他的目光,永远只落在她明亮的笑容上。只要这样看着就可以了,只要她永远都能这样安然地笑着,他的一生便圆满了。所以,你不懂他们这一代人的爱情。

那一年,金岳霖三十六岁。他最青春冲动的年代已经过去,可他生命中真正的激情却刚刚揭幕。他一生中最温暖的“逻辑”,由此生成。 金岳霖这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研究哲学,一件是爱林徽因。与她相遇之后,他生命的一切行为,都只为了这一人一事服务。他能“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是血肉之躯、经不起意外的捉弄,独独忘不了他做的事、他爱的人。

这个故事之所以能成为绝唱,就是因为故事里的三个人都有不一般的襟怀:林徽因坦诚,梁思成宽容,金岳霖克制。 所以,金岳霖也在痛苦的思考与纠结之后告诉他心爱的女人:“看来思成是真的爱你,我不能伤害一个爱你的人,我选择退出。” 自此之后,永不相问,终生缄默。他们都作出了自己的决定,并且一生服从。而亲手“葬送”掉自己感情的金岳霖,用一个退出的动作成全了别人的幸福之后,便只剩下了一生的守护。

一直以来我对于徐志摩的印象并不好,也许是因为他的作品过于矫情,也许是因为对于他的某些决定不能赞同:

徐志摩这一生,最热烈、最疯狂的情感都献给了林徽因和陆小曼。他把他人生的春天和夏天奉祭给了这两个女人,把秋天留给了自己,唯独把最寒冷、最无情的冬天留给了最无辜的张幼仪。他对张幼仪有多残酷,对林徽因就有多迷恋。

反倒是对于沈从文,可能是因为老乡的缘故,有种天然的好感。可是他是一个可怜的人,他一直在追寻着心中的幻象,最后却发现五彩泡泡破裂:

在中国近代文坛上,沈从文是个很特殊、很个性的作家。他学历非常低,连小学都没毕业,可他不但当上了大学的老师,还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既高质又高产,其文学价值之高,世所公认。

这位才华横溢的天才作家,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乡下人”,却天性浪漫、敏感多情。无论他现实的生活多么如意快活,他都需要一种带有梦幻色彩的生活。他一度梦幻般地爱着张兆和,给她写出了那么多带有梦幻感的情书,最终感动了张兆和,摘下了这朵高傲的黑牡丹。 可是,张兆和一不梦幻、二不了解他的文学。就连他们的爱情,都多少有些被“逼迫”的成分在里面。就像沈从文后来半抱怨半怀疑地说:“你爱我,与其说爱我为人,还不如说爱我写信。”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她感动,却未必深爱。

而作为沈从文学生的萧乾,也朝着老师的方向,走出了自己的路,这个贫苦出身的孩子,无依失恃,在生活的百般刁难中孤单地成长,走得比别人辛苦,却最终比很多人走得远。

即便是许多许多年后,萧乾依然能记得他问过沈从文的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写作?”

而沈从文的回答也同样让他刻骨铭心:“因为我活到这世界里有所爱。美丽、清洁、智慧,以及对全人类幸福的幻影,皆永远觉得是一种德性,也因此永远使我对它崇拜和倾心。这点情绪同宗教情绪完全一样。这点情绪促我来写作,不断地写作,没有厌倦。只因为我将在各个作品各种形式里,表现我对于这个道德的努力。人世能够燃起我感情的太多了,我的写作就是颂扬一切与我同在的人类美丽与智慧。若每个作品还皆许可作者安置一点贪欲,我想到的是用我的作品去拥抱世界,占有这一世纪所有青年的心。生活或许使我平凡与堕落,我的感情还可以向高处跑去;生活或许使我孤单独立,我的作品将同许多人发生爱情和友谊。”

他并不欢迎死亡,可是在只能二选一的时候,他更愿意奔赴他的使命,随时面对死亡。 或许,民族的精神与大义,常在一个记者的腰杆与笔体之间。

最后来说说冰心,一直以来她给我的印象比徐志摩还要糟糕,唯一的正面形象就是慈祥的老奶奶,毕竟脱离了那个时代,而她并没有穿越时代的感染力:

按理说,冰心和林徽因两个人之间,是可以产生点儿惺惺相惜却又点到为止的友谊的:两人同为福建才女,各有风采,又不在同一个领域发展,没有竞争和冲突;两人的夫君不但是清华大学的同窗,还住同一个寝室;留美期间,她们也曾经有过愉快的交往经历。即便回国之后各有发展、少有交集,可彼此之间毕竟没有交恶,大可以维持一份君子之交,实在没必要暗中嘲讽。 那么,最有可能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据说很简单,也很模糊——女人的嫉妒。

冰心嫉妒林徽因什么? 首先,林徽因是出了名的美人,就连冰心本人也承认这一点。提起林徽因,冰心开口就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而冰心,说她是才女的人很多,却鲜少有人说她是美女。不要说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女人在乎自己的相貌是天性,每一个女人都希望自己能漂亮一点、更漂亮一点。才女也不例外。 其次,林徽因有很多的爱慕者,身边永远围了一群人,像个天生的发光体;而冰心却更多的是一个知性大姐的形象,受尊重多,被爱慕的经验却比较少。女人是个矛盾的动物。但若按天性来讲,她是喜欢被爱慕多于被尊敬的。换句话说,一个女人备受尊敬却没几个人爱慕,更真实的原因不是她德高望重,而是由于她缺少女性的魅力。 再者,林徽因走到哪里都是中心人物。冰心虽也红极一时,却毕竟没享受过这种“明星”般的待遇。 漂亮,身边总有一堆爱慕者,永远是人群里的中心人物……《我们太太的客厅》里极致刻画的“丑态”,它的反面难道不就是她内心深处向往却又得不到的东西?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其实才女更相轻。在女人的世界里,不存在旗鼓相当、平分秋色,更不可能有永远的相安无事、平起平坐。如果是灯,就要引来所有的飞蛾;如果是水,就必须淹没所有的荒原。

于是我在半个多世纪之后看着他们的故事,心里却有点怀念那个有些糟糕的时代,至少那时候还有几个拿得出手的文学奖,现在的我们却被时代的狂风吹散了骨架。

不再有那文人的风骨了。


评论(4)
热度(37)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小土刀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