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刀

一个满怀热爱的手艺人。无论是文字还是代码,我都想写点不一样的。

【林徽因文集】轮回与变换

说来惭愧,这竟是我第一次读林徽因,始终觉得,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有的时候甚至都不能去看她做了什么,而要看她的文字。无论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还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看看她的诗她的文,一定能看到另外一个林徽因。


林徽因最有争议之处,莫过于她的感情世界。我倒是觉得这其实仅仅是因为她的名气,所以很小的问题也被无限放大了。我们看人有这样一种模式:假若你是名人,那么你就必须是完美无缺的,你必须是大家的楷模,于是人性的一面就被刻意淡化,你甚至不应该有七情六欲。

但是人又怎能没有感情。

  1.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2. 新婚之夜,梁思成问她:“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3. 五十年代后期,林徽因已经去世,追悼会上,金岳霖为她写“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

这本书收录了她的散文、诗歌、小说、剧本与译作,看完之后我却发现,带给我最多感动的,反而不是介绍中的“代表作”。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心中的林徽因的代表作:《钟绿》《那一晚》《给秋天》。

《钟绿》是《模影零篇》四部曲的第一部,你会发现,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人物本身就是文章,一个钟绿,四个印象,一部小说。无论是古代年轻尼姑似的钟绿、淳朴天真村姑样子的钟绿、古典的钟绿还是美丽自由又淘气的钟绿,都让我产生了无数的幻想,我在心底描绘着她的样子她的一颦一笑,浮光掠影间才恍然发现,原来钟绿早已离开。

钟绿是我记忆中第一个美人,因为一个人一生见不到几个真正负得起“美人”这称呼的人物,所以我对于钟绿的记忆,珍惜得如同他人私藏一张名画轻易不拿出来给人看,我也就轻易的不和人家讲她。除非是一时什么高兴,使我大胆地、兴奋地,告诉一个朋友,我如何如何的曾经一次看到真正的美人。

我总爱说:绝代佳人,世界上不时总应该有一两个,但是我自己亲眼却没有看见过就是了。这句话直到我遇见了钟绿之后才算是取消了,换了一句:我觉得侥幸,一生中没有疑问地,真正地,见到一个美人。

与其说是写钟绿,我更觉得是在写她自己,每个人心中都有另一个自己,也许钟绿是她心中的林徽因吧。

美人终究是要早逝的,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 谁又大胆地爱过这伟大的变换?

《那一晚》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现代诗很多不大重视音律和谐,所以一旦有音律和谐的现代诗,我总是忍不住多看几眼。四个“那一晚”,四个“到如今”和四个“那一天”,无论是谁,都不难看出这是林徽因对一段隐秘情感的真实、细腻的回溯,这是她难以忘怀的神圣纯洁的精神边境。

至于具体指的是什么,这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在这里,没有幽怨,有的是理智认取分定方向的生活,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缱绻和物是人非、难系流光的遗憾。

你是爱, 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最后想说的是《给秋天》中的四句小诗,很简单,但是我却很向往:

正与生命里一切相同, 

我们爱得太是匆匆; 

好像只是昨天, 

你还在我的窗前!

我最是神往的,就是“窗前”二字。住在层层叠叠的高楼里,现在我们更多的拥有的是窗外,没有办法去期盼那心中的人儿在窗前出现。

读到这几句的时候,不止一次幻想过这样的场景:低矮的小平房,一张书桌,几本小书,阳光洒进屋内,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不时有人匆匆经过。

也许一次不经意的抬头,就会发现心上人就在窗前!

好想即使明天,

你还在我的窗前。

评论(1)
热度(84)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小土刀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