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刀

一个满怀热爱的手艺人。无论是文字还是代码,我都想写点不一样的。

【混合现实】向未来致敬

翻开几页,一股浓厚的来自《科技想要什么》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本描述技术与人类共同进化的书,未来我们可能不会以一个单纯的生物体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更可能以《神经漫游者》中的角色一样,成为技术和生物的结合体,我们可以有更强的能力,更敏锐的感觉,更高速的思考甚至更纯粹的爱情。


我不是一个技术悲观主义者,但是我确实会担心出现《大机器停止》中的情况,所以究竟这样是好还是不好,可能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了。不过重要的是我们要对未来充满激情与希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去创造这样一个更加明亮的未来。混合现实终将成为现实,我们小心着亦步亦趋,向未来致敬。

今天,我们正站在信息时代的最前沿:混合时代。这个新的社会技术时代,正随着技术与技术的融合,以及人与技术的融合而逐渐降临。信息技术(IT)成指数倍增长的力量,推动着其他领域加速发展,使他们有能力超越自身在规模和速度方面的种种限制。这一点不仅适用于DNA测序的微信息处理,也适用于3D打印及制造和几乎所有其他的技术领域。

与此同时,我们自身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正超越工具使用范畴,向存在主义靠近。技术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和对我们内心世界的影响,正围绕着一个中心加速旋转。在外部世界,技术不再只是单向地处理我们的指令,相反,它越来越多地给出智能反馈。在内心世界,我们超越了利用技术主宰自然的阶段,将自身作为技术的模板,使技术同我们的身体合二为一。我们不再只是使用技术,我们吸收技术。

技术已同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甚至暗中与人类和自然发展出了无比复杂的缠结。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各种相互塑造并紧密相连的社会技术关系,而不再将技术和人文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人类与技术的共存,已经发展成了人类-技术的协同进化。

但是同样不可以忽视的是,我们并不是先知,没有办法有效避开科技的阴暗面,有些事情可能错一步就会导致极其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新的“量子”社会被创造出来之后。

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工业技术的传播在逐步减弱英国力量的同时,促进了美国的发展。西方战胜了苏联,并非通过战争,而是靠其拥有更高技术标准的优良经济体系。中国在20世纪后期的崛起,靠的完全是工业革命的未竟事业。实际上,中国被称为超级大国,并非是因为它拥有着比过去二十年多两倍的核武器,而是由于它通过人力、独创性及其他活动主宰了制造业,在获取大量盈余的同时,又将这些获益投资于军事硬件和其他先进技术

十年后,再回头来看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我们会将其视为21世纪初的一份极具开创性的文献。规划中承诺对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总计1.5万亿美元的政府支持。这些产业包括:替代能源、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设备和新型材料。中国没有发明以上任何一个产业,但却在大规模改良和部署这些产业方面,超过了所有的竞争对手。

而在不远的未来,目前中国赖以生存的人口红利也将不复存在,如果不能在这段时间里完成转型,可能就不是现在的阵痛了。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事业两极分化甚至比我们的财产分配还要严重,我就是有点担心。

总人口数远不及心理统计特征和人才统计特征重要,后两者分别代表了远景的一致性和技能的密集度。这些特征,都汇聚于城市,而非规模更大的国家。想办法变得更明智,而非更大规模,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我们自身的进化,城市和国家同样也需要进化。由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带来的政治后果正在显现:更多授权玩家(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及其他)的出现,同时伴随着更多的竞争目标(领土、市场垄断、影响力)。如今,任何一方都有机会通过权力——这一力量的深层来源,去建立选区,将他们的影响力合法化。任何时代中的优势玩家,都出现在资源(自然或金融)、身份(一个共同体的成员或追随者)、权威(认可和尊重)和技术(军事或信息)的交叉地带。

谁能提供通往信息、资源和影响力的道路并保护它免受盘剥,谁就将获得权力和忠诚

正如加拿大学者丹尼尔·贝尔认为的那样,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市民主义”(civic-ism)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人们对自己城市的自豪感代替了民族爱国主义。“城市-信徒”(city-zen)成为了新的市民(citizen)。

技术治世需要人类、技术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推动我们前进和发明的强大驱力,也是最终能令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出于对环境过载或体制崩溃的恐惧,而抑制人类的发展潜能,是对人类天性的公然违抗,并将最终导向自我毁灭。

评论
热度(4)

© 小土刀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