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刀

一个满怀热爱的手艺人。无论是文字还是代码,我都想写点不一样的。

【生命即当下】平和

前几天内心烦躁,开始看这本书之后很快就好了起来,可能是因为禅诗特有的抚慰心灵的能力吧。

步如清风,心如止水,如水,却成了红日般闪耀, 同花儿绽放笑颜, 那样旺盛,那样新鲜地在成长。 

风吹过,沁人心脾的清凉。 

步如清风,心如止水, 如水,却踏成不尽的欣悦。


很多时候我们烦躁我们心乱如麻,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抑制住内心产生的各种欲望,而是因为我们不能坦然接受它们。过分想要自己的内心处于世俗所认定的“正确”状态,很可能只会让自己感觉更糟糕。

平和,不是外在的或需要找寻抑或需要达到的,只要你能觉知当下,放慢脚步,享受每一步、每一次呼吸所带来的感受,仅此足矣。如此,平和就已经处于当下,处于我们踱出的每一步之中。

《禅者的初心》主要想要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空的心,并准备去接受一切,而《生命即当下》则是要告诉我们观呼吸(conscious breathing)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一行禅师的禅法围绕于观呼吸(conscious breathing),即对每次呼吸的觉知,并通过观呼吸保持对日常生活行为的正念。

另外,平和则是一行禅师想要达到的状态,我们通过对于生活的平和回归生活,对于生命的平和尊重生命,对于工作的平和认真工作,对于家庭的平和关怀家庭。平和就在此时此地,在我们心中,在我们所做的、所看到的万事万物之中。

只要排除杂念,长久保持心境之清明,回归当下并觉察到蓝天、孩子的微笑以及美好的日出,平和与喜悦便触手可得。“如果我们平和,如果我们快乐,笑容就会在我们脸上绽放,而每一个家庭以及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将从中受益。”

周围的一切都为你珍藏着微笑。你不必感到孤独,只要打开心灵的窗户,你就能看到在你的内心,在你的周围所有可以依赖的都在那儿,只要觉知地呼吸,微笑就会回来。

如果我问你,禅修是什么,是一种目的亦或者是一种过程,你要怎么回答?如果这个问题问我,我会这么回答:呼吸是什么,禅修就是什么。一旦抱着一个目的,你的视线终将被目的所吸引而不能开阔;一旦想着一个过程,你的脚步终将为完成过程而迈开而不去探索。

禅修,应该如细水长流般平和而持久,贯穿于日常生活始终,不放过一次机会、一次事件来观照生活的本真,包括我们毎天所要面对的问题。只有这样禅修,我们与生活的交流才会深入而充分。

浮躁之下不得定心,心不定则不得享受当下。

我们大多太浮躁,所以我们不快乐。快乐的基础是正念。要快乐,其基本前提是我们对快乐的觉知。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快乐,这就不是真正的快乐。

我觉得我们把快乐想得太复杂太物质,如果我怎么怎么样,我就会很高兴吧,可是往往怎么怎么样之后,还是不够快乐,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开悟、平和与喜悦不是他人所能够授予的。这股清泉就在我们心中,如果深挖当下,泉水就会从我们的心中汩汩而出。我们必须回到当下,只有如此才算是真正活着。

只要我们坚定,我们就能做到。我们不需要将来,现在我们就可以微笑,就可以安然自适,因为我们想要的一切就在此时此地。

情绪很多时候都是通往内心的路口,你可以选择去看看自己的内心,也可以选择越走越远直至迷失自己。在面对不愉快的情绪时,如果我们能够充满体恤与慈爱,这些情绪就能够被转化成一种能量,一种健康的并能够滋养我们成长的能量。通过正念观察,不愉快的情绪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启迪,给我们提供对自我、对社会的洞察与理解。

如果我们因为自己的愤怒情绪而愤怒的话,我们同时就有了两重愤怒,这对于治疗来说将是南辕北辙。相反,我们只要带着爱和关注去观察,认真面对自己愤怒的情绪而不是避之不及的话,愤怒自身就会转化,这就是和解。自我能够保持平和,我们就能与愤怒情绪和解。推而广之,这也是应对抑郁、焦虑、恐惧或其他任何不愉快情绪的不二法则。

当我们愤怒时,愤怒就是自我,压抑它或驱赶它就是压抑和驱赶自我。喜悦时我们就是喜悦,愤怒时我们就是愤怒。当我们心中产生愤怒时,我们能够意识到它是一种能量,而且我们也能够为了将之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而接受这种能量的存在。

愤怒根植于我们对自我的不理解,对愤怒产生原因的不理解,这个原因可能由来已久并已根深蒂固,也有可能只是最近才出现。愤怒也根植于欲望、骄傲、焦虑和猜疑。

经常在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才是爱。实话实说,我现在依然没有找到答案,是啊,到底为什么两个人要在一起,一行禅师是这么说爱的:

理解即爱,理解超越嗔之苦,心中有理解,不自觉地你就会去爱;当你能够去爱,自然而然地你就能减轻他人的痛苦。

爱一个人,我们就必须理解对方。如果我们的爱仅仅只是占有的欲望,这就不是爱;如果我们只考虑自己,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而无视对方的需要,我们便不能爱。真正的爱,需要我们通过谛观去发现和理解所爱之人的需要、渴望和痛苦,因为这是真爱的基石。当我们能够真正地理解所爱之人,爱的力量就如汹涌的潮水喷薄而出不可阻挡。

爱是一种心境,它能带给对方平和、快乐和幸福。慈悲也是一种心境,它能解除对方当下的痛苦。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爱与慈悲的种子,并能够开发这些美好的、让人叹绝的能量源泉。

书本的最后列出了十四条准则,跟大家分享一下,也希望我能够真正做到这些准则:

  1. 不崇拜或自囿于任何教条、理论或意识形态。所有的思想体系都只是指导方式,不是绝对的真理。

  2. 不认为自己现在所掌握的知识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杜绝狭隘思维及自囿于现有观念。学习并践行对观念藩篱的超越,开放心灵,虚心接纳他人观点。真理来自于生活而不仅仅是概念知识,因而要有终生学习的态度并随时观察自我与世界的实相。 

  3. 不以任何手段强迫他人(包括儿童)接纳自己的观点。通过权力、威胁、金钱、宣传甚至教育强迫灌输思想,这种行为是可耻的。然而,我们要以慈悲去劝解他人放弃盲信与狭险。 

  4. 不逃避痛苦,不无视苦难。时刻觉知人世间苦难,千方百计与受苦之人在一起,包括亲自接触和访问、保持电话联系或视频联系。如此,便可催醒自我与世人感受这世间困难的现实。 

  5. 乐善好施,不积聚财富。不把名利、财富或肉欲享受作为人生目标。简单生活,快乐分享,与需要之人分享你的时间、精力和物质资源。 

  6. 戒嗔戒怒。当愤怒或仇恨在你的意识中还只是种子的时候,学习渗入其中并转化它们。一旦愤怒或仇恨发芽,将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以观呼吸洞见并理解愤怒或仇恨之实相,理解引发我们产生这些情绪之人的实相。 

  7. 不自我迷失于花花世界。修习正念,回归当下,觉知当下所发生的一切,感受自我内部及自我周围奇妙、清新和疗愈的元素。在自我当中种植喜悦、平和与理解的种子,促进意识深处完成转化的工作。

  8. 不说可能造成不和谐或导致社区瓦解的话。努力化解所有纷争,无论大小。 

  9. 不为图一己之利或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打妄语。不说造成离间及仇恨的话语,不传播不确信的消息,不恣意批评或指责。说真话,说有建设性的话,勇于揭露不公的现状,即使这样做可能会威胁自身的安全。 

  10. 不利用宗教团体谋取私利。然而,一个宗教团体应该立场坚定地反对压迫和不公,并在不参与派系斗争的前提下致力于改变现状。 

  11. 不从事危害人类和自然的职业。不投资以剥夺他人生存机会为目的的公司,谨慎选择职业,以助慈悲理想的实现。 

  12. 不杀生。不纵容他人杀生。努力保护生命,避免战争。 

  13. 不占有他人财物。尊重他人财产,但要防止他人从人类或从其他生灵的痛苦中谋取财富。 

  14. 不虐待身体。学会尊重身体,不把身体仅仅看做一种工具。要为正念的实现保存必要的精力。没有爱与承诺,就不该有性表达,而在性关系当中,要对将来可能出现的痛苦有觉知。要维护他人的快乐,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承诺。要全然觉知创造新生命所应承担的责任,并对新生命降临的这个世界有清醒的认识。

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平和。


评论
热度(3)

© 小土刀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