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刀

一个满怀热爱的手艺人。无论是文字还是代码,我都想写点不一样的。

等雨线

有一条等雨线,叫做人口差。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有趣的地方在于,用了和历史看似完全没有太多关系的十五英寸等雨线作为开端,并逐渐深入。今天和 David 教授聊天,谈及中国和美国的差异,虽然一直以来被灌输的教育就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真正来到这边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更加清晰的意识到,所谓源,所谓本。

生活和工作的诸多差别,都可以从人口的角度找到根源所在。交通系统,教育系统,个体意识,职场轻重甚至是国家政策,都可以从中窥见一二。时间所限接下来就挑一些还算有些印象的点来具体聊聊『等雨线』问题。

国内的公交车,班次密,车次多,所以从来不用预先计划好什么时候到达车站(当然也是因为并没有特别准确的公交抵达时间预报)。美国这边公交车系统相比之下就简陋得多,班次少不说,很多地方就只有一班车经过(当然更多地方连公交车都没有),好在有不少应用可以大概知道车到来的时间,不过即使如此,也意味着,一旦错过,说不定就又要等半个小时。非常直觉来看,因为没有太多人,自然不需要太多车,不然大部分时候一辆公交车就载那么几个人,作为公交车公司显然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

这样看起来不是特别方便,但是实际习惯了之后感觉还好,因为至少这样的时间表,成为了另一种准确的时间戳,反而更容易安排日程,比方说我九点半上课,那么大概知道从出门到课室需要二十五分钟,就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选(唯一)的一班车即可。可是在国内,即使车来了,因为人太多,还需要面对挤不上去的情况,反而时间变得非常不确定了。

大学的氛围也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我是那种不太受外界影响的人,或多或少还是能感受到个中差异。大学城太闹腾,歌舞升平好像永无宁日;JRI 太封闭,大门紧闭远离喧嚣好像困在监狱。CMU 好像恰好在这之间找到了平衡,有动有静,严肃活泼。或者换句话说,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环境本身不会成为阻碍。例如我可以顶着奇怪发型招摇过市也没有人投来奇怪眼光。学生和老师的比例更加和谐,小班教学老师得以对每个学生都同样用心,而不会演化成为流水线一刀切。正因为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不会也不能应付了事。

恐慌是很多中国留学生从祖国带来的副作用,也许我们习惯了总有人要掉队的情况,害怕自己成为最不幸的。而忽略了另一种可能:假如人并没有太多,不必担心挤不上公交车,不必担心一哄而上食物被抢光,不必担心自己的努力被众人淹没。我觉得这种『不担心』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为什么说穷人总是不能做出比较好的判断,因为资源的稀缺和时间限制使他们没有办法正常思考,对应过来,如果总是处于小人常戚戚的状态,又如何能做出君子坦荡荡的决定呢?而假若一切放轻松,可能能从同样的问题中找到不同的解答,毕竟大多答案都在问题中,只是我们太焦虑没耐心去看清楚罢了。

找工作也是一样,目标不是成为一个 worker,而是要成为一个 boss,这里的意思是指,不要成为一个只会听别人指挥要干嘛就干嘛的人,而是成为自己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带节奏的人。因为实话说,没有那么多人来管没有自主性的人啊。既然是带节奏,基本的技能且不说,沟通和思考的能力绝对是不能少的。来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找到根源,找到了根源要如何去应对,怎么样找到人一起去面对,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专业技能还要重要。

当你从原来的百分之一,变成现在的十分之一的时候,很多东西都需要改变,重新找回独立个体的意识是第一步,是时候从人挤人的缝隙中出来透透气,找找自己了。具体怎么找,下次有空再聊。


评论(3)
热度(12)

© 小土刀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