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刀

一个满怀热爱的手艺人。无论是文字还是代码,我都想写点不一样的。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通向自性化之路

说到解梦,大概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是弗洛伊德,一个是荣格。这两个人很有意思,弗洛伊德不用多说,荣格本来应该是弗洛伊德精神心理学派王国的王储(弗洛伊德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后来因为对心理学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弗洛伊德对于性的理论的执着)和弗洛伊德决裂,并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分析心理学。这本书就从荣格的生平,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应用的案例来介绍荣格和他的学说。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自身的脚步,这种探索有两种,一种是生理的,一种是心理的。

生理的探索发展着就成为了生物学,当然现在已经有了无数子学科,例如我们的身体是由什么器官组成,它们是怎么运作让我们能够活蹦乱跳的,不过具体是什么情况建议大家不要轻信我说的,毕竟我不是学生物的,也就是偶尔看看科普书籍。生理的构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的,比如因为我们没翅膀,所以我们看世界的角度基本上是平视,而会飞的鸟类看这个世界很可能是俯视的,因为结构不同导致看到的不同就可能导致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法不同(虽然我不知道鸟怎么看),这是从生理上探索自身。

心理的探索就没有生理这么直白,在生理上我们至少有器官组织细胞,细胞之下还有细胞膜细胞核氨基酸之类的,所以生理的探索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有大方向的。可是心理,现在我们甚至连什么是意识都没有办法解释清楚,也就是说,其实我们啥都不知道,大家都是在盲人摸象(可是由于我也不是学心理学的,大家也不要轻信)。再换句话来说,只要找足够的案例来分析,然后找到一个规律,诶,这就可能是一个学说了。

所以说从弗洛伊德折腾出来《梦的解析》之后(不知道是我看的译本的问题还是什么的,为何读起来如此艰难),像我这种门外汉对于梦究竟是什么也就没有怎么想过了,直到我看了一本叫《国王 武士 祭司 诗人》的小册子,其中提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我这才恍然意识到,这个估计有戏。有戏是有戏,虽然我觉得荣格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总觉得还是不够有逻辑,可是在目前的条件下,能有如此分析也已不错。

人们常把弗洛伊德比喻为哥白尼,而把荣格比喻为哥伦布,其中也正是对其探索人类未知心灵的称赞。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理论的有效扩展,他的原型和原型意象理论,内倾和外倾人格类型理论,以及自性化和共时性概念等,都是对心理学和心理分析,乃至人类思想的重要贡献。

请记住他们做出贡献有这么一个前提:

在大学期间,荣格博览群书,在歌德之外,尼采是他的另一个知音。

也就是说无论你在学什么,博览群书一定是一条比较快的路,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领域,一个人如果能多看看哲学,总是不会太错的。

关于荣格的各种信息,在维基和百度百科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这里我主要大概讲讲我的理解吧。主题更多的是关于荣格体系的核心——自性化(individuation),因为这个概念,因为在翻译中的语义问题,和原本的意思有了比较大的偏差。

自性化(individuation)或自性化过程,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特别术语,也是其核心性的概念。

荣格用自性化这一概念,所要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过程: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

从荣格1921年出版的《心理类型》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最初对于自性化定义的表达。其基本的特征是:(1)自性化过程的目的,是人格的完善与发展;(2)自性化接受和包含与集体的关系,也即它不是在一种孤立状态发生的;(3)自性化包含着与社会规范的某种程度的对立,社会规范并不具有绝对的有效性

这个跟佛教的某种理念不谋而合,认为实际上我们的一生是在大千世界中找回自己的历程,并且因为找寻自己的历程的不同而和其他人不同,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与发展以及和世界成为不能分割的一体。

也就是说,我们所做的一切,按照荣格的理论体系,实际上是在通向自性化,可能我们在白天的日常生活带着面具没有办法展示真实的自我,而梦中的潜意识,实际上表达的是自身通向自性化的诉求。而潜意识如何表现?荣格提出了一个原型(archetype)理论,大概是接下来几段我不明觉厉的话: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既是荣格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的发展,也是他自己的一种创造。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或者说,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人类进化过程中整个精神性的遗传,注入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荣格的原型(archetype)概念与其集体无意识关系十分密切。正如他曾明确表达的那样,个人潜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荣格说:“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荣格往往把原型作为复数)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到。”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所构成的。原型赋予某些心理内容以其独特的形式。同时,荣格还提出,主要由原型所构成的集体无意识,具有一种与所有的地方和所有的个人皆符合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

荣格认为,历史中所有重要的观念,不管是宗教的,还是科学的、哲学的或伦理的观念,都必然能够回溯到一种或几种原型。

如果大家仔细看了这几段,想必已经晕了,没事儿,现在我来讲讲我的通俗版理解,不过不保证对就是了。首先集体无意识是什么不要管,我也不懂,反正我的理解为类似精神DNA的东西,这些东西和真实的DNA一样,经过漫长的遗传和进化,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类型,这种类型荣格就成为原型。

荣格曾根据自己的分析与体验,以及自己的临床观察与验证,提出了阿尼玛、阿尼姆斯、智慧老人、内在儿童、阴影和自性等诸多分析心理学意义上的原型意象。这些原型意象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在意识以及无意识的水平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与行为。

阿尼玛(anima)是荣格用来形容男人内在的女性存在的原型意象。她既是男人内在的一种原型女性形象,也是男人对于女人的个人情结。当我们关注她的时候,她就会有成长与发展;当我们忽视她的时候,她就会通过投射等机制,来影响我们的心理与行为。因为男人内在的这种原型意象,既可以成为男人向上的促动者,也可以成为堕落的诱惑者。

阿尼姆斯(animus)是与阿尼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象征着女人内在的男性成分。同阿尼玛一样,他既是原型的意象,也是女人的情结。被其阿尼姆斯所占据的女人,则会失去很多女性的色彩。但是能够辨析与关注其阿尼姆斯存在的女性,则能够从这原型意象中获得积极的力量。

荣格用智慧老人(wise old man)来形容我们内在所具有的有关意义与智慧的原型意象。男性阿尼玛发展最高阶段的索非亚形象,以及女性阿尼姆斯发展最高阶段的赫耳墨斯形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这种“智慧老人”的意义。

荣格用阴影(shadow)来描述我们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或无意识的心理层面。阴影的组成或是由于意识自我的压抑,或是意识自我从未认识到的部分,但大多是让我们的意识自我觉得蒙羞或难堪的内容。这些让我们自己不满意而存在于我们自己无意识中的人格特点,往往会被我们投射到其他的人身上。

(这里的说明是不全的,只是大概给大家感受一下)

也就是说我们的各种个性,实际上是不同的原型以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而梦中的潜意识所表达就是我们原型的诉求和状况,通过对梦的分析,结合原型理论,就可以帮助我们走向自性化。

自性寓意着一种超越,超越于人格所呈现的面具与阴影,获得一种内在的心理整合性。

关于荣格的解析梦我的兴趣不大,但是对于荣格的原型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则是非常感兴趣的,接下来的日子里会结合一些荣格心理学的研究人员的小册子,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和体会。

评论(3)
热度(3)

© 小土刀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