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刀

一个满怀热爱的手艺人。无论是文字还是代码,我都想写点不一样的。

【犯罪心理档案 I】挖掘真实

好久没看悬疑了,虽然国内作家和国外同行的差距有点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旦碰到,我还是想要读一读,毕竟更接地气,更有亲切感。事实上这本书好像之前大略翻过,阅读过程中总是会有“对噢原来记忆力的画面是这个”的感觉。不过即使如此,这本书也依然不错,逻辑清晰,结构虽然略松但也说得过去,尤其是在犯罪心理上着墨颇多,算是甩掉了国产作家习惯性挂羊头卖狗肉的帽子。

在我看来,悬疑小说的精髓,不在于犯罪动机,甚至不在于犯罪手法,而是犯罪背后的东西。这一点东野圭吾很早就在他的小说里点了出来:

我工作时经常想,残忍的凶杀案发生后,我们不仅要将凶手抓获,还有必要彻查案件发生的原因,否则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真相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因为如果要比动机和手法有多么光怪陆离和出人意料,就陷入了脑洞比拼的陷阱里。悬疑不是玄幻,一味追求新奇,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美好是观察人性的角度,丑陋同样是,甚至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从案件本身往深处挖掘,让读者看到人性中恶的一面,进而更加向往善的一面,这才是重中之重。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以犯罪心理为主线的《心理罪》和这本,都因为对人性的探索,而跟其他鱼龙混杂的悬疑小说区分了开来。

逻辑隐藏在行为中,自然的逻辑不应该因为剧情需要而被强行扭转,这也是为什么失忆和多重人格之类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作者忽悠不下去了。遗憾的是,这本书也出现了这种明显扭转节奏的元素,好在只是用作药引,不然的话我的评价肯定要大打折扣了。

当然了,这本书的文笔还是不错的,至少我半夜看的时候,还真是有怕怕的感觉。虽然情节安排有故意吓人的嫌疑,但是也要比那些想吓人还没吓着人,因为逻辑漏洞而让人啼笑皆非的要好。悬疑不一定要让人害怕,而应该让人更接近真实,案件的真实,罪犯的真实,被害者的真实,正是这些一个一个的真实才有力量,真正震动内心的力量。需要用吓人的法子让人害怕不是本事,就在平淡无奇中让人敬畏,才是能力。

不仅仅是国内的作家,我也需要在挖掘真实上,下更多的功夫啊。

评论(2)
热度(18)

© 小土刀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