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刀

一个满怀热爱的手艺人。无论是文字还是代码,我都想写点不一样的。

【与生命相约】回归

假如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片湖,石头落下,湖面大的涟漪小,也会更快恢复平静。人在面临诸多选择挑战挫折的时候,原本如镜的倒影便容易因为波澜而变得支零破碎,山还是那座山,可是因为我们的心境变了,在我们看来,山又不是那座山了。我们会把倒影当作本身,在忧愁焦虑时却忘了,山就在那里,一点也没变。而我们要做的,也许只是让自己的湖更大些,更平静些。


之前的抄抄写写加上剃了个小光头,最近有不少同学问我是不是要皈依了。当然不是,我就是热。紧接着的第二个问题往往就是禅修有没有用,是不是真的能让自己平静。每次到这个时候我就进退维谷,实话实说不知道吧,可能别人的潜台词就是“你都折腾这么久了有效没效还不知道吗”;按照国际惯例说很有效吧,又有点假,因为禅修这个事儿甚至算不上“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因为每个人的门都不一样。

禅修这个事儿,重要的是那个找寻自己的门的过程,而不是找到门之后会怎么样。我们总是会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鲤鱼跃龙门那一刻,进门之后就是新世界。其实不是的,新世界的一点一滴其实就是你之前所走的路。所以如果你想试试禅修,没有必要被诸多条条框框限制住自己,正是这些限制让我们的湖面越来越小。不需要特定的仪式,不需要特定的场所,甚至不需要特定的书籍,活好当下,亦是修行。

当然,如果一定要推荐入门书,我觉得《禅者的初心》和这本《与生命相约》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而想看禅门公案的话,方杞的《人生禅》系列则不失为佳选。读的时候,切忌囫囵吞枣追求速度。并不是读完就拥有神器,而是读与想的过程,打磨锻造出了神器。禅修一不问有用没有,二不问到哪儿去哪儿,专注于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迈步,仅此而已。

扯远了,这本书实际上是一行禅师用自己的故事去讲《金刚经》《心经》以及《胜妙独处经》。对于我来说,开篇的“初恋三摩地”最是有共鸣。真正的爱情本应是纯净美好的,从最初的小爱到慢慢聚集的大爱,这个变化过程实际就是修行与成长的过程。

出家人通常是不讲这种故事的。但我想这样做也有必要。否则,当年轻一代被爱击中时,他们怎么知道该怎么做?作为出家人,人们都认为你不会坠入爱河,但有时候,爱情的力量比你的决心更强大。因此,这是一个关于戒律、正念、僧团、菩提心和自我完善的故事。 

或者我们换一个思路

当一位妇女怀孕的时候,她的身心也会发生变化。体内婴儿的存在改变着她的生命,一股新的力量在升起,使她能做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她常常微笑,更加相信人性的善;对别人而言,她成为一个快乐和幸福的渊源。即使她的身体不太舒服,但她的内心总有一种真正的安详,而且别人也都能感觉到这一点。 

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

如果你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这些概念,你将不能理解我的真爱的本质——崇敬、信任和信仰。维持我们之间的爱的最好的方式是成为真正的自己、好好地成长、建立起深沉的自尊。如果你对自己很满意,你就是鼓励了我们大家,包括她和我。至今她依然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我的生命里。 

请沉浸到你自己的生命之河中去,看看那些已注入其中、滋养和支持着你的支流。如果你修学《金刚经》,并领悟了我、人、众生、寿者,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我、人、众生、寿者,那么你将会看到,你就是我,你就是她。请回忆一下你自己的初恋,你会认识到,你的初恋无始无终,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这之后讲的是无常、慈悲,几乎是所有禅修都会涉及到的两个主题:

如果你很痛苦,那不是因为事物无常,而是因为你错以为事物有恒。 

你心中慈悲的力量将会改造生命,使它变得更美好。慈悲总是从智慧而生的,而智慧是深入观察的结果。 

书的最后则讲到了独处,这是之前比较少见到的题材,也正是由独处这一问题,引申出了与生命相约这一主题。

生命的富足来自独处。 回归当下就是与生命相接触。生命只能从当下发现,因为"过去事已灭","未来尚未到"。佛性、解脱、觉悟、安宁、快乐和幸福只能在当下发现。我们与生命的约会就在当下。我们约会的地点就是在此地。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为了全身心地回归当下,放弃所有对未来的妄想。开悟的意思是达到真实的深刻圆满的觉悟。这种真实存在于当下。为了回归当下,面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必须深入地观察事物的本质并体验它的真实存在。当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就体验到了甚深智慧,它把我们从痛苦和无明中解救出来。 

最重要的一点,禅师也有提到:

在佛教禅修中,我们并不是在为五年或十年以后才会发生的开悟而奋斗。我们修行是为了使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成为真正的生活。 

不是为了过去,亦不是为了将来,就是当下,就是这一刻。现在就是过去的未来,现在也决定了未来,况且能抓得住也只有现在,不是么?

评论(4)
热度(20)

© 小土刀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