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刀

一个满怀热爱的手艺人。无论是文字还是代码,我都想写点不一样的。

【厨房里的哲学家】修行道场

虽说饕餮不识萨瓦兰,吃遍美食也枉然。但是似乎我还真不认识他,稍微查阅一下,他是殳俏、林止、韩良忆的笔下过客,钱锺书、林徽因、徐志摩的口中谈资。隔了几个时代、隔了几块大陆又隔了几种文化,恐怕我也只能通过文字去了解这位厨房里的哲学家了。可是不知道是不是时代和文化的差异,读起来总有种莫名的疏离感。书中说了不少理论,却显得太笼统;说了一些菜谱,却似乎不合东方口味,于是权当散文随笔,去其形而留其神了。


看完之后我竟也有些跃跃欲试,正好那天跟要去上海工作的师妹聊起厨艺,就正好趁此机会来写写我的厨房哲学吧。(这里仅限于中式热菜,西式日式我不懂)

厨艺的精华,在于火候,不要觉得这是大师傅的事情,只要是做饭,火候就很重要。正如察言观色之于人际关系,对火候的明察是做出美味料理的基本。

回归本源,会发现火候的三大要素:温度、时间、介质。温度容易理解,不同的火,烧不同的锅,用不同的设备,温度就不同。柴火的温度,煤气的温度,电磁炉的温度,不必知晓得非常精确,但至少要有一个范围。时间则是加热的时间,不同食材,不同刀法,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同是土豆,土豆泥和薯条的时间就不一样。介质,是油、是水还是其他什么,也需要弄清楚,例如水温不会超过一百度,这就是需要知道的限制。

火候的一面是其本身,另一面就是食材。对于食材的处理,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却也复杂。因为规矩就一条:顺应食材的道。

什么是食材的道?一言以蔽之,食材的性格。顺之,而非逆之。肉类的筋脉顺切,正切且保证肉香质不流失。所谓因材施教,即是如此。

另一个关键则是刀功,这是连接火候与食材的接口,统一的规制可以保证食材的均匀受热,避免因形状不同导致的熟度参差不齐。

熟度是一个需要悟的概念。有些可以从颜色、硬度甚至味道判断,有些则要根据经验。重要的是,不同食材的熟度不同,你要根据先后顺序进行调整,以保证所有食材能一齐冲过终点线。但是最好留些余地,因为余热会让熟度刹不住车,小心过犹不及。

把厨房当作工作场所,以填饱肚子的心态是做不出好菜的。厨房是道场,每一次洗摘切炒煎炸炖煮都是修行。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了拿手菜,那是因为你对相应的食材已足够了解,能最大限度展现其天然之美。

关于调味品,我的建议是只需要盐、糖、生抽、醋、料酒、香油即可。市面上眼花缭乱的不过是这些的配比组合。好的调味应是彰显食材本身的风味,绝不是喧宾夺主。

能够自己动手做出美食无疑是幸福的。即使再普通的事情,投入热情与爱,都会像拥有了点石成金的魔法一样,所到之处,熠熠生辉。

评论(7)
热度(14)

© 小土刀 | Powered by LOFTER